wraithlord 发表于 2021-01-17 22:32
你说的对,选做题失策了
1.第一题:老宋押中了,基本框架不会错,结合疫情之前也练过好几遍了,应该八九不离十。
2.关于第二个问题:按照三段论简化版回答,也就是结论前置,大小前提相结合说理。
3.选做题:考前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在九民纪要上,自信满满选了商法,然而九民纪要却没怎么考。正如你所说,商法审题太费时间了,尤其是在刑诉占用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无法回头了。
4.估过分,就算一两问没做完也不可能这么低,不是还有加权分么(除非全答完才有加权分..)
另外给其他考生一个建议:
像lz一样前后鼻音不分、习惯用模糊音的要注意了,习惯用小鹤双拼的也必须得改了
虽然限制输入法不人性化,但咱们也没办法..
本人18年第一次法考,主观题103分,19年主观题100分,20年客观主观全部重新来,还好,主观120过了,能体会到楼主那种心情,但根据我三次主观题考试经验分析,1、官方案例指导必须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折腾,2、同时必须注意答题技巧,主观题是按照考点给分,用最朴素的价值观,有逻辑的回答问题,不要完全被某些指导老师的模版束缚,3、不要纠结不仅仅要内容准确,还想在形式上追求法言法语,我三次主观题回答从来都是笼统的根据什么法,然后应该咋样,至于法言法语其实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题目考察的大纲要点,当你把题目描述的问题转换成大纲的考点不就是法言法语了,4、熟悉法条,自己三次体会下来,接下来主观题会加大现场考察法条翻查能力,5、如果楼主第一题都押到了,都提前演练了,都对了答案,讲真,不应该还差3分,所以个人推测会不会第一题其实没有答对点,都是疫情防控有关的法治,表面上抓住了,但问题的落脚点差一个字可就天壤之别了。我今年对第一题的问题琢磨了一分多钟,如果不看材料,很容易回答的空洞,尤其提醒一定要结合提供的材料,印象中今年三个材料,也就是三个踩分点,第一个就是党的领导,第二个立法的科学决策,第三个就是政府执法,脱离材料,评分老师看不到答案中对材料的提炼,估计也不会有很高的得分。作为过来人,能体会过程的艰辛,但唯一的选择就是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