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法考题库 | 法考模拟考场 民法试题讨论 | 民法题库 | 民法测试 民诉试题讨论 | 民诉题库 | 民诉测试 商经试题讨论 | 商经题库 | 商经测试
法考历年真题库 | 法考试题讨论 刑法试题讨论 | 刑法题库 | 刑法测试 刑诉试题讨论 | 刑诉题库 | 刑诉测试 行政试题讨论 | 行政题库 | 行政测试
  • 回复
  • 收藏

大家有刑法方面的问题就在这儿提问吧

不得不过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7-29 10:20:47
陈小就: 这个题 袁登明的刑法48讲说  未遂  因为财物比他的预期明显偏少, 我觉得这个解释不合适 所以现在还是弄不清怎么办
不仅既遂还入户抢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ngshu8086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8-2 23:41:45
韩老师:
      我刚听完了您讲的分则.但对其中的白吃白喝的第二种情况不明白.为何不构成犯罪,这好像有悖常理呀?试想一个人偷了三千块钱,肯定构成盗窍罪.那为何吃了三千块钱的饭不付钱就走,就不是犯罪了?他侵害的是饭店的财产权呀?怎么着也得定个罪呀?临时起意恶意逃债!(其中还包括饭店代扣代缴的税款.)不构成犯罪实在说不过去!十分的纠结!请您回复!
     实在定不了,可以定个故意毁坏财物罪嘛!针对于饭店而言,由于顾客的恶意逃债行为,其毁坏了饭店的财物!只不过这种毁坏的方式不同于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行为而已.特殊的毁损财物.
     再者可将此行为视为一种特殊的买入行为.你买的是物(饭莱),结你不想付钱,这也可以等同于到商场买东西嘛!试穿一件大衣,结果不付款就穿着走了,肯定定盗窍罪.那把饭莱吃到肚子里,一走了之与盗窃大衣有何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upbus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8-5 23:32:40
韩老师您好,关于想象竞合和法条竞合的区分我十分头大,请给予指点。难道只能硬记法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yan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8-9 13:04:55
老师,您好!~
我想请问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之便”究竟怎么区分?
我是看多做多错多呀,怎么做都错。。。很难啊!~请老师指点迷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yan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8-9 13:12:16
还有一个问题哦,
就是非法成立的单位能否构成单位犯罪?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加油20102010 法考VIP1级 发表于 2010-8-9 18:03:52
老师,你好,今天做了一个刑法单元测试,发现几个题答案与自己以前所看书不同,晕死了。。。

10. [单选题]甲男与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便揪住乙的上衣,并向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骂声不止,甲便唤来自家豢养的大公狗,在有许多围观村民的情况下,甲扒下乙的裤子,使其当众赤裸身体,并叫狗扑在乙的身上。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B 侮辱罪

C 公然猥亵罪

D 诽谤罪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A ×
答案解析:侮辱罪和相关犯罪的区别
    《刑法》第237条第1款、第2款、第246条第1款。
    我国刑法中没有公然猥亵罪这一罪名,因此可以排除选项C。诽谤罪是指捏造并且散布某种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显然,此选项亦可排除。本题的关键在于侮辱罪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分。首先,前者的对象是特定的,而后者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其次,前者的动机是为了贬低地人的人格尊严,而后者是为了寻求性的满足和精神刺激。本题中甲因与乙有纠纷,其行为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乙,目的是为了贬低其人格尊严,故成立侮辱罪。
这个题在众和的《刑法48讲》中P262页,选的是A 。连解析都不一样

17. [单选题]方某的朋友赵某乘坐由刘某驾驶的出租车回家途中,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刘某杀死,并将车内钱财洗劫一空。之后,赵某找到方某,将自己杀人劫财之事告诉了方,让方冒充作案人迷惑公安机关,以便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逃跑。方某出于哥们义气一口答应。由于方某的假自首行为,延误了警方的抓捕工作,赵某得以成功地逃避法律追究。对方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A 包庇罪

B 窝藏罪

C 伪证罪

D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A ×
答案解析:答案B
【考点】包庇罪与窝藏罪的区分
【解析】参见《刑法》第310条。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人的,属于窝藏行为。
《刑法48讲》p327第二段最后一行解析明确说此种情况按包庇罪处理

您给指导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借此实现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0-11-16 15:41:09
赐教关于“想象竞合犯”的问题
     韩老师,您好,我是新加入的,也是明年第一次准备司考的会员,现在在看刑法的第三章(三大本),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请赐教。
    “想象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数个犯罪结果,按一重罪处断。(前者)
可是我在看阮齐林老师的《刑法课堂笔记》中,关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有这样一说:“以轻罪的故意造成重罪的效果,轻罪与重罪存在重合(或竞合),在轻罪范围内承担故意罪责,成立轻罪既遂。”(后者)
    这两句不是有矛盾吗?
    前者是说“想象竞合犯”按一重罪处断,后者说成立轻罪既遂,请问该如何解释达到两个说法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oy_yzq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1-2-22 14:07:49
韩老师,准备2011年的司法考试,刑法需要提前预习刑修案八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韩友谊 学法网大咖 发表于 2011-2-22 14:43:30
不需要。现在是草案阶段,了解下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aying1989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1-4-19 09:15:15
友谊哥您好,期待可能性判断命题人普遍采用什么说?   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运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友热议

    71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