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今天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的时候,就觉得说这件事情假如我在场,我可能就不会走,搞不好我会故意留在那个地方看戏。我看穿他们俩有一腿当然不难,但是我和大少的选择却有可能截然不同。
我不会走的原因,是在于我这个人是只有旁观感而没有参与感的,只有现场感没有后果感。而大少在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有一个参与感。他不仅是能够想到现在,他还能够想到以后,并精准的预料到对自己不利的后果,还能够马上采取正确的措施规避这个后果。而且他还附带了一句解释:我这个人在事情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仅仅是有所猜疑,我是不会说出来的。但是,我还是会做好自我保护。
我现在这么分析当然井井有条,然而学会这些,并不需要说有这么好的逻辑。只需要大少因为没这样做倒霉一次大的,就行了。事教人,一次就会呀。
我不由得想起律所的短发女大佬的说法。她说律师最好的营销,是去身份化的个人爱好。换句话来说,这位女大咖也是认为说,外面的这类团体或者场所,才是快车道。
你看大少经常在这里混一下,那里混一下。在这个朋友那里喝喝酒,在那个朋友那里打打球。他经常混迹于这类去身份化的个人爱好的场所。当然他的营销就做得比较成功。
可关键并不是说营销成功不成功。而是在这些地方来锻炼自己的心境,速度是比较快的。所谓的心灵品质的提升,在这些场合比较的能够一日千里,才是真正的快车道。
你以为人家是有什么人脉,你以为人家是有什么资源。
可是当你看到我描写的这个小故事的时候,你难道没有觉得说这个男人实在是灵活百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如此的灵巧,真让人感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有资源当然是更加加分。但是没有资源,只要有这样子的灵巧,出人头地,不过是晚一点而已。
这样的灵巧是怎么来的呢?固然有先天的天赋,但是更重要的,也是后天的历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