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马上注册学法网,结交更多法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现在疫情原因,线下培训停课,集中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想要前松后紧,最后突击的方法可能行不通了,而且结合前辈经验,想要稳过或者考取高分,临时抱佛脚肯定只能是下下之策,合理规划,打牢基础才能灵活应对。 线下听课的消息可能愁坏了一大批同学,因为这些同学自身自制力不强,或者在职考生学习时间少,会被琐事中断学习,这样的考生到临考1个月基本就会放弃考试。。。
所以如何解决自学效果差的问题在今年看来就显得格外棘手! 自学低效的原因有很多,最致命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 误区:自以为学得不错!低效的学习和努力容易给人一种充实、成长、掌握的感觉,“温水煮青蛙”之后,我们自以为的“学得好”可能只是一种学习错觉,一旦到考试等关键时候就露馅了!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学得好”?
No.1打破“学得好”错觉 熟悉不等于理解掌握。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读的时候还画了重点,然后再看一遍,这次甚至做了笔记,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在考试时,这种熟悉感并不能让我们准确提取所学知识,甚至在做多项选择题时,熟悉感往往还会帮倒忙!
重读学习材料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造成正在学习的错觉,因为复读提高了流利度,但研究表明,流利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材料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此外,复读还会导致熟悉性效应,即当我们看完两三遍材料之后,不由自地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理解、掌握材料,不用再深入钻研了,不幸的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
No.2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加工深度 “深层次”的加工比“浅层次”的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 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使之进入我们的大脑。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 自我检测(问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深加工模式,最近研究表明,对要记住的信息进行自我检测要比复读有助于长期记忆和理解!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分为测试组和复读组,两组各用10分钟记一篇文章,然后做2分钟的数学题,之后,复读组再复读背诵文章10分钟,而测试组进行10分钟的自我测试。最后分别隔5分钟、2天、1周进行3次考核,测试结果发现,5分钟延迟后的测试,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天、1周后测试,两组的成绩都下降了,但测试组的下降程度要远小于复读组。
自我检测的方法自我检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书上的问题进行自我提问;另一种是自己编问题,比如将书本的大纲和子标题按照层级编成问题,然后自我提问。 其实,向同学、朋友讲解知识点,帮助他们答疑,这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能让自己主动思考、组织信息,这对学习和记忆非常有用! 所以,不要吝啬于同学的请教,这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机会!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
No.3高效学习的关键是搭建知识框架 问题思维能启发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高效学习并不是知识数量的简单堆积和记忆,知识孤岛再多也没有用,关键在于知识之间的串联和组织,要建立一个能帮助我们把不同信息联系起来的框架:构建出知识的树状图! 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颗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复习时完全以节点中的问题进行回顾、复习,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思考过程,而不用低效的翻书、复习、遗忘。 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 方法论我们已经告诉大家了,那么如何反馈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呢?小蓝为大家准备了原价299元的导学课0元免费领,六大名师手把手教你最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你节省时间,高效学习!
新年福利——299元课程0元领21新生毫无头绪,不知如何入手? 二战考生想一键领取全部21复习重点? 那你需要导学课为你点石成金~ 导学课既是你与法考初次相遇的第⼀次试炼, 更是你与法考加深联系的第⼀堂启蒙课! 领取方式:关注【深蓝法考】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导学”即可领取视频课提取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