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观点都是好的,不管考不考,考什么,考多少,找适和自己的。
我说下自己的看法, 或许适合一些朋友,大家批判着看吧,适合自己听听,不适合自己贻笑大方:我是80后。在一线城市,外地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其实我去年下决心考司法的时候,我想如果我在有CICPA的情况下(其实还有ACCA),如果还能有一个司法,那在我这个行业(金融前台),至少从知识积累上,已经相当 厚实了,我一度为自己的超前思维感到骄傲。但是人外有人,我是事务所出身,身边大量朋友是有CPA的。但是当我自己考司法之后,我才发现当年在事务所跟我联系很多的30个左右同事里面,有20%以上人至少有CPA+司法。这些人现在已经在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占的比较高(投行,PE/VC,头部的外资商业银行),头部创业公司。我觉得最让人反思的事情是,比自己优秀的人还那么的努力。那说现实的,我和我的这些朋友们比,一年的收入远谈不上高,但是无论拿全国的数据比,还是上海数据,在打工这个领域也算是前1%或者3%?当然还谈不上财务自由,也无法跟老板比,且金融行业,自己已经认识到永远有比自己更好,好的多的人。
技多不压身,我到今天,最大的反思是,我自己CPA也好,还是司法也好,都学的太晚了。当人有2个小朋友,背着几百万的房贷,扛着业务的压力,带着自己的团队。总会觉得跟自己25岁,30岁比,时间是不友好的。但是跟40岁,45岁的自己的比,我还有时间,所以不论工作如何,跟自己比,自己去学习总是不错的。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一定把所有的计划提前5年做到,那个时候或许我还是单身,没有家庭,工作上过多精力分担。
过去很多年,当自己在做一个事情过程中,无论工作,学习,生活,当自己去做一件不太常规的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人说太难了,你做不到。而做到了后,又有人说,这个东西没有啥大用处。我个人是比较不喜欢这种观点的。那么多年考试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在最后几年,远比前期顺利,这就是因为前期我总是犹豫,有没有用,能不能做到,而最后几年,我就是坚定的做。犹豫是最大的绊脚石。
最后一个经验,工作的关系,经常和各个前沿行业优秀的一群管理者打交道,他们会认可复合型人才的,因为越往高处走,决策是复合型的,而不是单一的。 复合型的决策远比单一专业的决策更高。
我想在学法网,我看到了很多感人的经历,这是我这一年最多的收获。希望能传递一些正能量。如果不是富贵人家出身,那么努力总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