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词
法考经验
律师执业
实习律师
法考题库
律师梦飞翔
如是我见
yxr86
法考改革
法考老师
法考复习计划
员额制
本版
帖子
用户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首页
学法网首页
社区
学法交流
APP
学法网APP下载
法圈
题库
法考题库及在线测试
考场
法考模拟考场
微信扫一扫
下载学法网APP
手机端
搜索
扫码登录更安全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免费注册
投稿
纯真题库
分年真题(限时)
学法网
»
社区
›
法律交流
›
法律人生
›
大多数人必将平凡一辈子
回复
收藏
[行业相关]
大多数人必将平凡一辈子
法眼天下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7-6-11 21:59:12
查看:9067
回复:5
|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马上注册学法网,结交更多法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免费注册
x
一年一度的高考之战刚刚落下帷幕。
940万士兵在前线厮杀,每个考生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因此这是一场数百万人参与的大会战,胜利的人被称为佼佼者,落选的人被认为是淘汰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文 | 小冰综合整理自国馆、水木然
一、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作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当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一)孩子们终将很平凡,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日本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拟定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赋予自己的伟大责任。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
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
从概率上来说,
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而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1%极其渺茫的希望中。这意味着
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
事实上,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一样,长大后大部分都做了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等平凡而普通的工作。
不同的是,日本人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有数据显示,
日本人往往可以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超过五年,甚至有很多人一辈子就做一份工作。而中国人则总是牢骚满腹,频繁跳槽
。
面临差不多的工作内容、薪资收入、生活压力,日本人往往没有中国人那么焦躁不安,抱怨连连。究其原因,正是中国人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中龙凤。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丧失了从平凡生活中攫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
所以,我们很多人过得并不快乐。
(二)承认你的孩子很平凡,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机会。
有一位妈妈,和所有的母亲一样,从小就立志要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儿子还在小学阶段,她就软硬兼施让他背完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套,还规定每天都要读一篇名家名篇的美文。后来她发现孩子对阅读兴趣不大,就改用听。因为买不到合适的磁带,她就亲自上阵,每个学期给孩子亲自录制十盘以上的磁带。如此坚持了数年。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试在现代文阅读一块都基本不能得分。这位母亲不理解,不接受,生气,痛恨,最后绝望。每天要给自己暗示、强调八百遍那是自己亲生儿子,才能勉强克制自己不动手将其打残。痛定思痛,这位妈妈最后分享说:“
最终,我意识到在这方面,他就是一个没有天分,不灵光的孩子,我才没发疯
。”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这实在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
。这不仅能够让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果明明知道孩子是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却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将其培养成精英。结果不仅会让自己在回报与付出的巨大落差中绝望,还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假象,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抱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结果眼高手低,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明明是千里马,却始终遇不到伯乐。无法正确认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和幸福呢?
(三)意识到孩子的平凡,你才能正确认识他、真正理解他
有一对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亲是理科天才,数理化样样精通;母亲曾是文科学霸,饱读诗书,才高八斗。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满怀信心,父亲负责理科,母亲负责文科,坚信一定能够将其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尖子生。然而很遗憾,他们的儿子恰好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科基因,母亲的理科才能。
一天晚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父亲反复讲了几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懂。父亲终于抑制不了内心的怒火,拍桌子,摔书本,“笨蛋、蠢货”骂了一大堆。孩子委屈地哭了半夜。母亲心疼儿子。第二天决定陪孩子去学校,坐在教室旁听。一节数学课下来,纵然聚精会神,母亲也只是勉强弄懂了个大概。
晚上,放学回家。母亲决定自己来辅导孩子的数学,让父亲来辅导语文。面对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母亲也是前思后想,拿不定注意;本来很平常的语文题目,父亲也是抓耳挠腮,不明就里。说是辅导,结果成了和孩子一起探讨。就是这样,
父母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笨,对他在学习中的挫折与痛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孩子是个很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父母对孩子多了几分理解,对他的笨多了几分接纳。从此,不仅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绩也不知不觉有了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对自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此变得快乐而从容。
(四)推己及人,接纳孩子的平凡
如果说父母用自己的优势去衡量、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那更为可怕的是,
很多中国父母自己明明不擅长,还非得要求孩子足够出色
。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曾经讲述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儿子数学成绩很烂,老师在和家长的联络簿上写道:“数学成绩要加强!”儿子回到家里,母亲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吴念真赶紧把老婆拉到厨房,问:“你原来读书的时候,数学有没有很好啊?”
老婆回答说:“很烂!”
吴念真说:“我也很烂!大学联考才考了10分。”
然后吴念真和老婆很认真严肃地谈了这个问题:
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
为人父母,
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很多时候自己也未必是不够努力,而是真的不擅长。又何苦来为难孩子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父母不曾做到百里挑一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又何必为难孩子,勉强将其培养成为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呢
?
(五)盲目让孩子追求不平凡,反而会促成孩子的平凡
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做了北漂。几经周折,终于让孩子拿到了在北京读书的指标。朋友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索性再四方运作,将孩子送到了名校。全校800多名学生,孩子始终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点给孩子补课,结果孩子的成绩干脆降到了倒数五十名,最后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痛定思痛,朋友开始意识到孩子完全无法跟上名校的节奏,只好将孩子转到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虽然孩子的分数没有提升,但是状态改善不少,开始变得自信、开朗,对学习有了兴趣。最终在高考的时候,还超常发挥,制造了一个小小的惊喜。
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将自以为好的东西一股脑全塞给孩子
。殊不知,如同养身体,不顾本源,盲目一味大补,总是适得其反。
父母盲目将孩子培养成精英,将孩子至于无法胜任的位置,会增加孩子额外的压力,加重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
。当现实与希望的反差太大时,父母自己也会容易陷入绝望。
如此,孩子就悲剧了。
(六)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于有能力过平凡的日子
李娜,让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网球女王,头上的光环照亮了无数绝望人黑暗的心。她在一次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无休止的练球。一天要打烂几十个球。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夜以继日,无休无止。这种生活不仅仅是平凡,简直是枯草乏味。
不仅仅是李娜,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有过相同的经历。也不仅仅是奥运冠军,
几乎所有不平凡的人,人生中99%的时间都在经历平凡和枯燥的煎熬
。网上曾经流传着中国首富王健林先生一天的日程表,从早到晚也不过是吃饭、开会、签合同、在路上奔波。从工作本身来看,也平凡而乏味,并没有多少激情和趣味可言。
其实,
所有让大家惊羡的成就,几乎都是在平凡中造就的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家,平日里一定是做不完的重复而无聊的实验,看不完的是艰涩而无趣的学术文集。不平凡,就是在平凡中成就的。
事实上,
之所以不平凡,恰恰是因为他们具备度过平凡日子的能力
。换句话说,不懂得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就不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而
一心想要将子女摆脱凡人行列的父母,却从一开始,就人为忽略了这种能力
。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个别父母得到了上天的特别眷顾,自己的孩子真的是个天才。如果真的中奖了,自然不能浪费。不过一定要先明白另外一个道理,这是小概率事件,基本和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脑袋差不多。所以,在准备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看他是否真的具备某种天赋;同时,也要照照镜子,
如果说自己都是庸庸之辈,就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了
。
最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孩子确实是天才,也不可忽略了培养他过平凡日子的能力,否则,纵是天才,也会成为庸庸之辈。毕竟,
无论谁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凡的
。
二、未来的教育:学校和老师都将消失……
本文选自《超级个体——未来生存法则》
既然我们身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商业的逻辑被颠覆了,经济结构被重组了,工业也走向智能化了。教育,不可能无动于衷。
传统的教育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大工业时代就是要把整个社会都整齐划一,所谓的提升个体素养,也无非就是把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集中起来,统一灌输和指导,让他们统一接纳知识,学生的个性和成长路线被框定起来成长,然后成为“人才”。
于是,集合大家的场所叫学校,带领大家学习的叫老师。然而“学校”和“老师”都属于不可复制资源,这一点跟大工业逻辑是违背的,因为它不可能像产品一样在机器上被复制出来。于是名校和名师就出现了,而且永远都具备稀缺性。
所以,你在哪里学习的?你的老师是谁?要比你是谁更重要。学生拼命学习,争取多考几分,就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学校和好老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天赋和个性都被磨平了,当然牺牲天赋是为了换取一个教育文凭,拥有它之后走向社会之后更容易被认可。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
这两年社会对于一个人的文凭的反应越来越冷淡了,我07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正好十年,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几乎都不知道我什么学校毕业
。越来越少的人关心你的背景和资历,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你究竟是谁?你究竟能做些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吗
?
因为这个时代正在剥去我们一张张华丽的外衣,
他要的是你真正的情操和最原始的本真
。当然,这一点还不足以撼动传统教育的地位,如果再提及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你就明白现在教育究竟是多么脆弱了。
因为现代教育的主体起源于西方,西方教育更注重的是对现实的改造,研究的是客观世界,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人工智能最擅长的,可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现代人类99%的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早在2013年,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比如
2000年,高盛位于纽约的股票现金交易部门有600个交易员。而如今,只剩下两个交易员,剩余的工作全部由机器包办
。
再比如彭博社报道称,摩根大通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COIN只需几秒就能完成。
还有个例子:
在美国请律师打官司很贵,尤其是专利官司。原因有二,一是打一个官司基本上要读上百万份大的法律文件;二是美国的专利官司对公司的追究是非常狠的,因此都不愿输。比如苹果和三星的官司已经打了几亿。但有个小公司,花了一万多美元,买了一个自然语言系统读了200多万份法律文件,最后花10万美元打赢了一场官司。
这就是未来的律师,同样,建造师、设计师、分析师等等,未来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
甚至就连艺术创作,也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戴维·柯普,写了计算机程序专门模仿巴赫的编曲,虽然写程序花了7年功夫,但是这个程序一出来,短短一天内就写出了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一次音乐节上演出,听众还以为这就是巴赫的曲子,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深处。
这就是人工智能,
人类在学校里反复被强化的技能在它面前不堪一击
。对于它带来的冲击,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时间点是2045年。但是世界发展是呈现指数性增长的,我认为真正的冲击发生时间点一定会比这个要早。
2045年,到时我们一定会感受这种变化的冲击波,而我们的下一代,恰恰正值壮年。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里,提到未来会诞生一个“无用阶层”: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为什么有的人未来会没有存在价值?因为他们传统教育中迷失了自我,过于强调技能、实践,忽略情感、个性。但是
当人们赖以生存的技能被取代之后,人就只剩下一个躯体
。
在机器人横行的时代,人类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成为机器的上帝,而机器成为人类再造的一个生灵,人类如何修行,才能成为地球真正的主宰者,这就是未来教育的作用
。
未来的网格化教育一定会取代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替代传统学校的将是“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将打破传统的统一的教材,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不仅是未来工业的趋势、商业的趋势,也是未来交易的趋势。
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份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不需要再有排名
。
未来家长的思想是学生最好的启蒙,将在每一个孩子人生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然而从小就开始帮助他们选课程,制定学习战略,而绝不是像现只用拼命挣钱,然后送孩子读一个名校就可以了。
未来是“超级个体”的时代,每个有价值的人之所以有存在感,是因为他身上有无可取代的能力和特征,而这种能力跟一个的天赋有休戚相关的联系,教育的真正作用是无限加强一个人的天赋,使之无限延长
。
下一代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也决定了,任何机械式、填鸭式的灌输教育,一定会遭到反抗,因为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在互联网上接纳思想,他们的思想是全开放式的,任何愚昧的指引都无效而终
。
知识网络化、教育网络化的时代,学生将不再受家长和老师的单向约束,而是学会自律,寒假、暑假、上学、放学、周末也不会存在了,最先学会自律的人将最先走向自由。
先是自我认知,再是自律,再是自由、最后是自信,这是教育过程中的人格形成路线
。
1、未来的教育:会出现一定的回归,比如孔子弟子三千,他因材施教,自己做课程组合,针对不用天赋的学生做不同的指引,最终培育了七十二贤者。
2、未来的学习:你大脑能容纳多少知识要点真的不再重要了。因为人工机器、电脑的的知识能让你随时取用,你要做的是融会贯通,由一滴水看见大海,一粒沙而感知世界。
3、未来的教师:将转变成成一个学校的陪伴者、指导者、学习伙伴。
这正是应验我说过的一句话:
未来一切产业都是服务业
。
未来,不再有一流而完美的大学,未来只有更加适合个人的“课程组合”,这个课程组合是定制化的,学习中心取代的是学校,课程组合取代的是老师。而文凭和学历都将消失,
教育培养的不再是善于考试的优等生,而是大批创造者、创新者
。
什么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那就是发现每个人潜能与天赋,然后不断强化,让每个人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
最后,我想,无论是教育还是商业,假如要论及他们的本质,
如果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
被需要
。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
奉献
。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
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显示全部楼层
so520
学法10级
发表于 2017-6-11 22:16:17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是的,说的非常好,大多数父母自己很平凡,为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超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神经兮兮a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7-6-11 22:55:53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天才的定义是什么,先天是才是?后天不勤奋不努力而选择认命不平凡有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唐吉柯德之梦
学法1级
发表于 2017-6-12 13:55:04
来自: 中国四川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ky08555
学法13级
发表于 2017-6-12 14:47:39
来自: 中国上海
鸡汤喝多了也不怕闹肚子。 日本那叫阶级固化,不叫甘于平凡。你爹是民工,你也注定要做民工,我看你能不能甘于平凡。无聊而且扯淡的玩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th6705
学法3级
发表于 2017-6-12 19:12:17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你看看日本的自杀率就知道了,再一个,我国目前其实老龄化等问题严重,刚刚脱离贫困线,社会福利不如发达国家,比如人家上学,看病,养老都不花钱,所以国人压力就大,每天就是赚钱,这是客观情况决定,发达国家野经历过这个阶段,只能说70 80 90 这三代比较悲催,背负重任,等到到了发达国家的阶段我们国人的幸福指数就上来了,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不用存钱,可以放心的刷信用卡,享受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新帖
回复
法眼天下
超级版主
754
主题
1389
帖子
5831
积分
发消息
网友热议
热门图文
女律师,为什么不愿意嫁给男律师?
分享法考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畅谈法考心路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不愿意去法院检察院?
已经查到法考成绩的同学,这里有一份重要提
起点至终点(我的2次美国加州法考经历)
5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