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很多通过考试的人会跟你说,啊,司考啊,很简单的,我当年考了多少多少分。其实,这样的回答并不能给别人任何帮助,通过司考,最清楚的就是你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各种帖子,各种人,有说自己花了N久时间过的,也有说2个月的,甚至也有说几个星期的...不否认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个世界人生来就是不公平的,投胎是门技术活,有些人天生理解能力就特别强,有些人天生对法律就有很强的法感,有些人天生记忆能力就超强...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我认为别人吹牛逼,因为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我身边确实有一些。但,个人觉得,身边通过的人包括自己都是用最常见的方式通过的司考。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跟各位分析下司考如何去复习这些问题,如果想知道我的复习方法,可以翻下我之前在学法网的帖子。怎么说呢,其实每个人通过司考在方法上都会有点区别,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于别人的方法,只可以借鉴,而不能完全适用。所以,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现在已经进入6月,不知各位考友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回想自己那几次司考,我也幻想过找捷径,因为通过司考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这张证,可能自己真的是一事无成,再想想自己7年的学法生涯,自己给自己都无法交代。人一生可以对不起所有人,但不能对不起自己,说实话,司考给我的心灵创伤实在太大了。在一年年的司考旅途中,我寻求过各种经验,第一次是我一个同事,他当时在实习,2011年他以438的高分通过了司考,听到这个分数的时候我天真的想象:要是他的分能给我几十分就好了。他告诉我,他复习司考的时候从来没有背过书,完全就是理解,看法条,然后做做题目,甚至还在复习期间,经常去网吧玩通宵DOTA。第二次也是我一个同事,2008年他以412分通过司考,他告诉我2个月时间,听听课件,做做题目,到周末就休息2天,这样就过了。第三次是一个在辅导班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就在辅导班上课,跟着老师节奏,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最后就过了,当然了分数也很高,具体多少忘记了。
对于他们的话,现在来看,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但他们对我说的这些并没有激发起我对司考的热情,甚至于有点看清这个考试。在2013年的那个夏天,我对自己下了狠心。自己租了一间房子,房间只有一张床、一台电脑、一个空调,没有太多的东西,其他全是司考的书籍。那几个月时间,除了吃饭,洗澡我都没离开过那间屋子,我根本记不清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到最后我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喜欢上了司考书籍里的一切东西。从后春到江南梅雨季到大伏天到考试的金秋9月,陪伴我的只有老师的课件,厚厚的真题讲义还有自己的笔记。以至于到考试那天,我的头发胡子都已经可以一把抓。自己都不能想象当时的思维,换做平时这样我根本不可能出门。这正是因为那时的心中只有6个大字,一切为了司考。当脑子中只有知识点在循环的时候,你会忘记一切,忘记别人对你异样的眼神。
11月的结果,只能说那叫水到聚成,顺理成章。回头想想,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惰性这个词似乎在我身上消失了一般。
曾经以为,通过司考,就什么都有了。而现实证明,司考只不过是法律工作道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司考,立马就投入到了工作中,从办理实习证开始,我的速度都算是快的,这些都要归功于之前几年在律所工作的经历。真正的考验,其实都来自与每个案件中,法律和现实的操作有很大的区别,这些都逼迫我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去经历,去磨练...甚至于,这些考验你都无法经历体会,因为现实中作为一名小小小的律师,可能都没有案件给你接手。
13年年底办理好实习,14年4月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15年4月拿到律师证到今天,不能说自己做的很好,但自身感觉非常充实,攻克法律生涯中一个个难关,前面的路一路荆棘,我想后面的路也不会容易。那么,支撑我一路下来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开头我就说了,通过司考后我发誓自己要远离考试,再也不想接触与司考有关的一切事务。其实错了,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跟13年的夏天有关。这就是司考精神,一种习惯。学生时代,压根不可能看到我在图书馆出现,所有与学习的东西都不可能跟我有关。而现在,空闲时间,我都会拿起一本书,哪怕是随意的翻阅,其实我真的只是习惯了。
6月的高考已经结束了,上个月底各地的高考减招事件也烟消云散。今天突然看到一篇评论,高考后的十年,人与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看完标题,我心理就知道文章中的内容了。古语有说:英雄不问出处。工作这么多年,我见到的也很多,通过学识改变命运的真的不多。真正让一个人走到人前的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严于律己的习惯!但困难的事情,已经变成自己习惯的时候,你认为困难还能称之为困难吗?
记得有人问过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司法考试!很可惜,并不是高考。因为高考并没有让我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之初始司考,所以,我感谢司考,感谢2013年夏天那个看似疯子的自己!
司考,真的只是一种习惯!学法网微信号(xuefa5)法律人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