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马上注册学法网,结交更多法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免费注册
x
有幸通过了 2019年的法考,客观214,主观120,和论坛里的大神没法比,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分数。先简单介绍下个人的备考情况,本人新闻专业毕业6年,目前就职于媒体行业,去年开始接手单位一些知识产权的工作,加之老公本身是法律专业,也就萌发了去考法考的想法,2018年8月开始起步,历经一年多的奋战,终于交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些经验和教训,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我的备考开始的很早,前期在论坛搜索资料的时候,很多前辈其实并不建议过早的准备考试,担心会熬不过疲倦期,但其实每个人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并不相同,对于在职考生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敌人。按照大家默认的说法,没有任何基础想要通过法考至少要学习 1200小时,(天赋异禀的不在讨论范围内),所以我提前一年就开始学习,当然每个阶段投入的时间并不相同,2019春节前我每天平均学习3-4小时,但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完成了刑法、民法、行政法、商法和理论法的学习,其中刑法和民法过了两遍,期间没有做真题,只听课和看书,侧重理解,这个阶段有点钻牛角尖,但凡听课中不懂的概念或知识点,都会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辅助理解。2019年2月-5月,每天学习时间大概增加到6小时,每周保证至少学4天,开始对每一门系统梳理、记忆,听课看书与刷题并重,这个阶段我用的是真题书;2019年6月开始对每一门迅速的再次温习一遍,基本上每天8小时,碎片时间用APP刷题,本来计划到客观题考试前过两轮,但期间工作耽搁了几天,最终这个阶段只有诉讼法和民法按照计划执行了,后期模考过两次,但因为用的是真题,很多题目都是凭记忆答的,没法真正体会考场的感受,直接后果就是客观题考试的时候光单选题就做了一个多小时,时间非常紧张,几乎没有检查的时间,考完就崩溃了,出来到微博上对答案更是心灰意冷,消沉了一个星期,没想到居然通过了,于是开始打鸡血立刻准备主观题,我没有直接看案例,又把客观题的知识点拾起来过了一遍,知识点消化大概耽搁了10来天,然后就开始刷案例、背中特,9月下旬开始坚持每天写2-3个案例题,十一长假取消了外出计划,蓬头垢面的在家窝了七天,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回顾整个备考过程,也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1、切忌贪全、贪多,学会取舍。 备考之初我就做好了心理建设,想把所有知识点记下来是不可能的,放弃一些难题偏题,每一科认准一个老师,吃透老师讲的重点。作为在职考生,我基本是按照课时来选老师的,课时过多的老师哪怕讲的再好,也被我PASS了。刑法初期选的娃哥,无奈口音太重,一遍听完果断换人,然后到考前一直是柏浪涛老师;民法第一遍听的孟献贵,听完换成了张翔老师;商法一轮郄鹏恩,后期换的鄢梦萱,其他科目跟的老师分别是白斌、李佳、戴鹏、向高甲、杨帆,都是从头跟到尾没有换过,买的每个老师的讲义书和真题书,金题买过几本,但感觉与真题还是有差距,后期时间不够基本上就放弃了。论坛里也有好心的考友分享内部讲义或者课程,都可以拿来用,我听的基本上都是网络上的免费课,后期买过几个老师考前几小时的串讲课,主观题考试期间为了督促自己写作报了某机构的批改班,除此之外没有再增加额外的负担。要坚信每个老师的知识储备足够辅导任何一个小白通过了,只要选一个风格适合自己的老师坚持下去,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而且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打牢固,不能丢的分一定要保证得到,难题偏题适合学有余力的考生,像我这种零基础,就不强求自己了,本次考试主观题民商法根据网上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能定性正确,但是像合并重整这种我没听过的,并非学的不扎实,而是这部分分压根就不是我能拿的,就算错了,也不会影响整体,对考高分有影响,但对通过考试来说并非关键。 2、必须准备整段的学习时间,碎片化时间只适合巩固知识点。 在职考生很难有整段的学习时间,只能想办法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初期我主要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或者下午工作不忙的时候,到了后期开始冲刺的时候也管不了太多,白天工作的事情通常集中处理完就立刻学习,到了最后已经能隔着聊天的屏幕感受到领导的不满,哈哈,但是为了法考这个目标,不得不厚着脸皮看我的书,拒绝一切干扰。我试过在上下班的路上听课,但是效果特别差,基本上第二回听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上次中断在什么地方了,但有些总结性的课可以听,巩固知识点,查漏补缺,强化阶段还是老老实实的花整段的时间去学去记,务必打牢基础,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3、不要迷信押题,客观题模考务必用一次模拟卷。 到了备考后期,各种押题的资料满天飞,根本看不过来,我只做过一套卷一的押题卷,其他的由于时间太紧张只能放弃,客观题真题用真题书做过一遍,手机 app刷过一遍,主要是增加对考试的了解,主观题用电脑大概敲了七八十个题吧,我觉得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核心还是学过的那些知识点,我喜欢的张翔老师说过,不能用你的良心去做题,要用知识点去做题= =戴鹏在主观题课的时候也说过,每读一句话就要知道这句话要考你什么。保持对知识点足够的敏感,也是破解主观题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后期模考的时候,客观题我自己是参加了学法网的模考的大赛,但因为真题做过有印象,很多题看了题干就直接选了,导致对做题时间的预估严重不准确,考场上差点心态崩了,主观题秉承着做完为王的宗旨,不管怎么样卷面一定要填满,哪怕没有把握,也把自己能写的写上去,避免后期时间不够导致空白。因此客观题考前最好用模拟题那些没见过的题来练习自己对时间的把握,无谓对错,只是让自己尽可能多熟悉考场上的真实做题心态,主观题由于前期敲过很多案例,基本上都能打上些字,所以主观题练习是王道,尤其是中特,后期我跟的白斌老师的小课班,16个话题每天老师带着写一个,尽管最后没有按照他说的“遵循”去写,但是整个谋篇布局和字数是有保证的,所以一定要勇于下笔~备考的过程中也有无数次想要放弃,总也记不住的知识点,刷了几遍依然会错的真题,还有永远学不完的资料……但即使没有通过考试,这一段备考的经历也都是我人生深刻的印记,教会我忍耐、坚持和专注。愿2020战斗的坛友们明年取得好成绩,必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