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六十年来,苍白的法律人形象
忽然想起,建国六十年了,基本上没有出现一部像样的反应法律职业人工作,生活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电视剧不要和我说律政佳人,那是个都市言情剧,借了个律师的壳子而已
也别说马背上的法庭和法官妈妈那类主旋律影片,那无非是一种政治范畴内的宣传,和法律人根本没关系
也别说周梅森之类官场文学里出现的法律人,那里面的法律人都是配角,而且令我十分反感,他突出的只是官德和法官,检察官作为官吏的侧面,还是和法律人无关
建国六十年,中国荧屏上的形象还是警察,军人
本人指天发誓,我对这两个职业绝对心存敬佩,毫无诋毁之心,但是一个建国六十年的国家,军人和警察的位置还在各种文化领域占到支配地位,我不禁怀疑中国人的心态是不是还保持着一种顽固的意识形态和极端幼稚的民族心理
难道除了这两种职业,其他人的生活都不值得关注?
前年活的士兵突击,我认为不正常,这么多年了,战争已经远去,军人也应该走向神坛回归正常的职业定位,而我们这个民族还是不遗余力的崇拜军人,相反的,重来法律人这个本该被尊重的职业,从来没有被文学作品和传媒中被真正在乎过
我不是想说,法律人要出多少风头,而是说,法律人应该在公众中获得必要的形象和关注,这同样有利于法律事业
希望作家,导演,不要总盯着军人,警察,我从心底里认为,他们的工作值得尊重,但是不值得取得唯我独尊的尊重,文化的视角,应该倾斜下
当描述法律人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政治色彩,忠党爱国,也不要过分的娱乐化
我对娱乐化,政治本身不反感,问题是,现在少得可怜的对法律人的形象描绘的作品中。法律人要不沦为了士兵一般出了保卫还是忠诚的工具,要不就成了一般纠缠于情爱的都市白领,其他全被抹杀了
如果以后有些没做法律职业的,但是曾经为司考努力的人,如果我们成为了其他行业,作家,记者,导演,演员,也可以真的为法律人塑造一个更全面,深刻,有价值的文化形象,这是有利于法律人的社会认同的
最好,我想说一个观点,一个理性的社会,任何职业都该被尊重,我指的是正当职业,但是任何职业也不该被崇拜
对于军人,警察,中国人应该逐渐的成熟看待
老师也是
我不认为老师是什么灵魂工程师,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灵魂的主人,他也不是什么蜡烛,他也在收获,我不喜欢这种自虐式的自比,让我觉得虚伪和恶心,我尊重老师,但是不喜欢盲目崇拜和夸大
同时,在塑造法律人的时候,我也觉得,法律人对于正义,善良这些传统观念,不应该进行过分庸俗和理想化的解读
我认为正确看待各个职业群体,是一个民族心智健全的体现 有道理,不过没用,对党来说,法律人只不过是刺头群体,哪像军人那么好管,给你地位给你尊敬还不反了天了 因历史、社会、政治因素,形成现状,期待会有所改变,
如LZ所谈,正确看待各个职业群体,是社会公平和存在的根本,是民族发展和强大的力量! 就象问女儿国怎么不派个和尚去取经一样可笑 dddddddddd 写得真好 是一个法律人该有的思考:) 说的好 做个判断很简单,深入背景下结论是很难的
举个简单例子,港剧法律人到是不少,电影上又贡献过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印象? 香港电影至少繁荣了三十年,在它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才开始试图输出价值观,用寒战来喊喊香港的法治。相映成趣的是,警察形象在香港电影中到是一直占据了很大篇幅。
这又是为什么?
你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今天相当多的电影里看到香港警方为了自己形象煞费苦心支持的痕迹,难道成龙警察故事里那些警具警车都是道具?
中国大陆的法律人,这个群体严格说起来是不是成型了都很难说。司法考试也不过自2003年起罢了。
我到是很希望电视里能多些对不同行业的描写
不过一概诉诸意识形态的话,HBO又为什么要投入巨资拍摄The Pacific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