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种主观题的复习时间安排模式(不断更新)
先说三种,边散步边写的,有大神好的经验楼下可以补充分享。一、高压高精度效率型(适合法学与文科基础足够的学生党或工作压力不大的),每天花的时间不多,但是具有规律性,同时一旦在看书勾画还有在空白word文档打字时,一定是心无旁骛的,并且总体的量上对于主观题教材一般来说要两轮以上。同时这种模式非常重视考前几天结合考前聚焦和在线主观题模拟考试。这种模式下对于主观题老师与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基础和精讲我个人口味是以众合为主,辅之柏,鄢,等。
二、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型(适合具有一定行政,法务工作经验只是缺个证书的),每天花的时间不多,且时间点随机。看书的时候放松心态,结合工作经验与社会经验多方位进行知识的串联记忆。在周末时选择空闲时间进行一定系统化的归纳整理,强度较第一种来说偏温和一些,并不需要完全卡死进度,主要目的是扫盲巩固薄弱点形成知识总体架构。
三、稳扎稳打基础再强化型(适合基础薄弱的)
这一种时间模式,核心并不是时间安排的多少,而是时间安排的顺序。比如你从来没有学过行测,申论,或者类政治型,法学哲学类的写作,突然让你在高强度的考试,在有限范围内不仅要达成对题意的较精确提炼,还要进行表达输出,本身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在你彻底地开展主观题考试的精讲部分练习时,在基础教材的通拉时,必须要花时间对于你文科写作表述能力,法律语言结构等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与补充,结合案例分析这本大书以及相应教材,选择你能快速理解记忆以及暂时难以理解的表达范式进行一个基础性的分类整理,慢慢将具体的相应词汇套入主观题的答题模式,完成实际运用的熟练。
客观题部分其实基础薄弱的人在基础知识上已经不弱了,但主观题去年的趋势和18前(包括18完全不同)。我去年考的法考,主观题如果按严格阅卷标准和标准答案,其实是不可能过的,但现在无论是第一大题法理学还是民商法,非常也会越发重视说理的部分(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之所以会这样放口子,和民法典即将出来,和刚出来,以及刑法大量新司法解释和刑诉大改,还有法理学方面的前沿理论知识有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革新是有很大关联的。哪怕定性错误,但如果说理部分能兼具两面,也是有一定的分,这就为基础薄弱的人在难以定性时,提供了一定的活路。
每年案例指导用书都有很多错漏,司法部在搞什么?这东西拿来作教材?不能好好审核?里面的解题风格也是变化多端,合着写教材的还没整明白,就学教材的去考试了。 请问主观第一题怎么准备,怎样拿高分? 喜多多0638 发表于 2020-11-01 22:28
请问主观第一题怎么准备,怎样拿高分?
具体的内容不好押。我说说一个临场发挥时要规避的错误。就是很多人题都没审清楚,开场没一两分钟就开始疯狂敲字,不仅把自己搞得紧张,而且第一大题的论述也是非常无序的。申题下来一般至少你能获得两个主要的它要求你进行论述的方向,还有一个潜在的内隐的方向。主要方向是放在答案的主体部分(中间),内隐的是放在论述开端和你最后总结的部分进行点题与串联或拓展。只要结构大致符合第一题的主要逻辑,语言相对来说具有比较规范的法理学术语,达成平均分以上是没问题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第一大题写得都很差,逻辑也紊乱,老师根本就不会看几眼就仓促给分了。我之前主观题考试逻辑第一大题也有严重问题,我的补救就是全部都是严格的法理学或申论术语,这方面也就帮助我第一大题超平均分。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