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这个点上,就是我逻辑的极限了。我再分,也无能为力了。
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非金钱利益,才使得我如此不爽,使得对方越过显然的金钱利益而如此做。
我把行为模式套入我跟花木兰以及我跟大少打游戏的对比中,大概有点明白了。大少总是希望改变我,而花木兰,他接受我的一切。
大少总是希望改变我这个非金钱利益,使得我们双方,特别是我,极为痛苦。
有时候,我看到他就怕。而花木兰,从不给我这种机会。诸葛亮说:你打游戏怎么总是道歉,你这个人怎么总是这么卑微。
花木兰也笑:你好好的打个游戏,怎么总说对不起。
逻辑学的领域,麦肯锡分析法只能帮助我分析出来原因是利益中的非金钱利益,于是我们只能用脑力激荡法,尽量多的猜测。
还可能是:1.大家天性不合;2.他就是看我不惯,故意搞我;3.故意想赶走我;4.图谋不轨;5.案子利益想控制人。
但1因为在2017年7月前也存在,所以排除,4图谋不轨不应该加倍讨好我吗?也排除。其他的,就剩下想赶走我或者针对我,或者为了案子的利益三个选项了。
我觉得2故意针对,不大可能,因为没有必要。就剩下想赶走或者为了案件利益故意控制人。
但他3要赶走我很容易,我本来就有此意。
5案件利益想故意控制人?我觉得没有事情有这么大的利益,他持续不停的搞事情,哪儿有这么大的动机?
于是,大少总是想改变我,是一切事情的总源头。我们已经问到了第二个为什么。据说麦肯锡顾问,起码要问到第五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