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尚春彰 发表于 2023-11-17 21:13:30

风起于青萍之末

我们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存在都显得微不足道,个人的存在与否似乎无关紧要。,正是这种微小的存在,构成了整个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留不下自己的任何痕迹。老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上的星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和命运。我们的存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美丽而壮观的宇宙。曾经,我以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背负着某种使命的。,后来我发现,所谓的“使命感”并非是外界赋予的,而是个人对自己和社会的一种认知。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将要从事什么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把握“局限性”的脉搏,不断追寻和探索,发现自己的激情和天赋所在。也许,人生的意义并非只存在于特定的职业或成就上,而是超越自我,获得自觉自性的提升。即便是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头,在划过天际的一瞬间,也能惊艳世界。就我个人而言,以我童年时的想象力,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律师,甚至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个职业。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坐在堂屋的门墩上,偶尔也会畅想一下未来,但那只是一种幼稚的想法,不过是“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人的“局限性”从“原生家庭”开始,尤其在东方文化中,我认为,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挑战“父权”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打破父辈对我们造成的局限性影响,不断认清自己和这个社会,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尤其是从农村读书走向城市的这一代。每个人都是一块“玉”,只不过有的“玉”生于富贵之门,却终是红楼一梦;有的“玉”惧怕琢磨,终未露出清丽之美。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我不具备先生的才智和诗情画意,但对于人生的三种境界自己也有着别样的体会。就像玉石需要经过琢磨才能成为美丽的器物一样,人生也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和挑战。我们可能会像“待琢之玉”一样,需要经历磨砺和塑造,才能展现出自己的真正价值。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自己。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可能真正的“玉汝于成”。正如我在律师实习总结中所写的: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勇敢地迈出了一步,从“玉不琢不成器”的“待琢之玉”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琢磨之玉”,不管未来是否“玉汝于成”,自己始终相信只有真正的和时间为舞,只有真正的经历了,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长。我一直想不明白,也不知道从何时起,竟然有着要“做官”的童年梦想。这种思想一直左右着我,直到我踏入了“彭健桥”。,我曾多次反思过这个童年的“错觉”,但似乎也未找到其真正的根源。或许是因为长期受到原生生活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的结果。这种“错觉”,犹如一个人的“偏见”,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不知从何时起,我意识到自己内心对于“当官的”有一种特别的畏惧。或许是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他们将孕妇抬上车带走的情景,或是他们能通过高音喇叭指名道姓地批评某位村民,还有那些“当官的”几乎都能趾高气扬地走路,而普通村民只能满脸堆笑地给他们打招呼······当然,还有几乎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以及乡亲们的闲谈等等。这些种种,似乎已经悄悄地在我心底埋下了“错觉”的种子,似乎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只有“当官”才能光宗耀祖。“逝者如斯”,时代不断向前演进,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汹涌奔腾。,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固化,似乎是很难改变的,也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官本位”思想,很多人将其归结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不敢苟同这种观点。时代的局限性使得任何表象都不是单纯因果关系的呈现,而更多是时代局限性下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像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因此,将“官本位”归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观点。正如古人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君不见,“作新民”。

善良的朋友 发表于 2023-11-19 16:44:30

文笔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起于青萍之末